羊肉切片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羊肉切片机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江苏金湖渔机作坊向渔机之乡蝶变

发布时间:2021-06-17 20:23:13 阅读: 来源:羊肉切片机厂家
江苏金湖渔机作坊向渔机之乡蝶变

江苏金湖“渔机作坊”向“渔机之乡”蝶变

江苏省金湖县是全国较早研制生产渔业机械的县市之一。1986年金湖第一台增氧机在金湖县塔集农具厂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渔机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形成具有较强规模效应和较高集聚程度的产业集群。拥有整机生产企业7家,渔业机械配件生产企业16家,年产能达30万台套,拥有“小青青”“银波”“捷达”“金龙祥”等注册商标10件,有7家企业进入国家农机推广目录,2010年实现销售10万台套,产值1.5亿元。金湖小青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金湖县华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金湖县金龙祥渔机械厂是淮安市高新技术企业。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渔机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开始向现代化的企业演进。目前,年产量5千台以上企业6家,年产量1万台以上企业3家,品种也由过去单式机向复式机转变,已研发出整机7大系列20余个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增氧机和投饲机销售量分别占全国、全省的50%和80%以上,在全国5、搬运终了后接通电源查看机电是不是反转各地的销售点近200个。

20多年来,金湖渔机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而散”到“高而精”的发展历程。随着上世纪末国有金湖县塔集农具厂的改制,其技术和业务骨干从中分离出来,创办了众多家庭式的加工小作坊,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金湖县委、县政府为加快传统产业振兴,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特色,创立品牌,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扶持壮大渔机产业,着力推进渔机产业的改造升级,使传统的农机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县已成为全省渔机生产规模最大、科技创新程度最高、市场覆盖面最广的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金湖制造”向“金湖创造”转变。

为尽快改变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加快提升发展水平,该县始终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渔机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之举,持续不断地加大技术投入,努力提高渔机行业的科技进步率。一是构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针对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的实际,采取“联姻科研、挂靠合作、借智生财”的办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搭建技术研发载体、成果转化载体、人才支撑载体。目前已与上海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二是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根据渔机加快向系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推进制造工艺革新,引导和扶持规模企业积极引进应用数控机床、液压注塑等先进设备,建立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改进工艺流程,提1般来讲高操作技能。目前重点企业已装备数控机床40多台套,加工中心3台套,液压注塑机4台套,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三是加大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2005年以前,该县渔机产品构成单一,只有投饲机和叶轮式增氧机2个系列4个品种,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已拥有叶片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曝气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叶片式耕水机、自动投饲机等7个系列40个品种。此外,耕水式增氧机、活鱼运输机等新品正在研制当中,成功后将可节省增氧能耗50%以上,大大减轻渔民的劳动强度、劳动力投入,实现由单式机具向复式机具的跨越,由“金湖制造”向“金湖创造”转变。

打造品牌,加快推进“产品利润”向“核心价值观”的转变。

农机市场经过技术竞争、价格竞争、络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竞争发展后,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用户日渐成熟,他们越来越习惯按照平时形成的有关企业、产品的印象来购买产品,只有用品牌树立起核心价值观,用强烈的感担负起产品品质、营销服务的承诺,才能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铸造竞争优势。金湖县在渔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品牌战略为引领,围绕品牌打造主题,注重强化三种理念。一是把质量作为品牌之本。坚持把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作为打造品牌的根本之策,对所有渔机企业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一企一档”质量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对渔机产品进行现场集中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分类加以整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全县所有重点渔机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是把市场作为品牌之要。把拓展市场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品牌建设的推进载体,着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在全国建立了200多个销售点,渔机产品不仅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东南亚、西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县渔机企业还依托县渔业机械协会,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一平台,对企业产品进行全面的展示宣传。 2007年以来,协会共为会员企业争取展位15个,展示渔机产品42台次,全省农机系统10000多人次参观、咨询了该县的渔机产品,渔机企业知名度空前提高。三是把服务作为品牌之基。建立用户定期回访制度、渔民义务培训制度、产品保修维护制度,对重点区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点服务,初步打响了金湖渔机的整体品牌,并在江苏同行业中创造出了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科技创新最快、售后服务最优、综合效益最好等5个之最,渔机产业已经成为金湖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强势产业之一。

强化扶持,加快推进“管理”向“服务” 转变。

渔业机械生产在金湖属于传统行业,2005年,全县生产渔机的企业7家,年产量1万多台套。各家产品单一,性能、结构大同小异,市场竞争激烈,恶性竞争的苗头逐渐显现。各企业疲于应付无序竞争,无力增加科研投入,产品科技含量低,出现重复产品多,特色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设备重复投入多,研发投入少;同行业企业多,规模偏小的状况。有些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小,竞争力越来越差,利润率大幅度滑坡。从2007年开始县农机局着手筹备渔机协会,2008年4月正式成立,通过一年的运作,建立了全县渔机企业定期沟通、协调的良好机制,同时组织渔机企业进行技术研讨和市场资源调配,将恶性竞争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整合了渔机产业资源,改变恶性竞争状况。在引导规范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的同时,协会依托县农机局与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的沟通优势,从该县渔业机械生产企业和广大渔业养殖户实际利益的大局出发,形成了一份《关于请求将渔业机械列入财政补贴农机具购置目录的报告》向省市农机局汇报,引起了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初,县农机局帮办小组入驻小青青公司专门帮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完善生产工艺以及列入补贴相关事宜。2007年,金湖县小青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增氧机、投饲机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招投标会上一举中标,成为渔业机械首次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的首个中标企业,省财政对养殖户购置增氧机、投饲机每台补贴300元。开创了渔机产品进入补贴目录的先河,在渔机企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年来,在县农机部门和县渔业机械协会的指导帮助下,全县有30多个产品通过省农机局鉴定,全部进入容易磨损江苏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目录,30多个产品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在全国20多个省市享受农机补贴农机补贴查询系统

农机补贴

,为渔机企业开辟了崭新的市场。

2010年11月5日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江苏省机床工业协会和淮安市农机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9人组成专家组在金湖县就“江苏省渔业机械之乡”专门召开了评审会。

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金湖小青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观看了金湖县主要渔机生产企业产品的集中展示,听取了金湖县人民政府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就授予金湖县“江苏省渔业机械之乡”的称号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专家一致认为,渔业机械产业是金湖县具有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渔机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品水平不断提升,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渔机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渔业机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专家组认为金湖县的渔业机械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集群特征,决定授予“江苏省渔业机械之乡”称号。

金湖县将进一步发挥“江苏省渔业机械之乡”的集群优势,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品种,向渔业机械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特别要加大水产养殖、加工、运输、水质控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产学研推相结合、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道路,生产出更多、更好符合市场需求的渔业机械,为该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机 补贴

南昌工作服
黄山工作服定做
厦门西装定做